top of page

《女科技人電子報》201期出刊!


公共衛生平常好像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就像水和空氣一樣,非常重要公共衛生平常好像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就像水和空氣一樣,非常重要
《女科技人電子報》201期

編輯室報告


本期客座主編邱亞文是台灣極少數鑽研WHO的專家,研究興趣包括全球衛生政策、衛生外交與衛生安全。


她畢業於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赴美分別在耶魯大學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環境管理碩士以及農業與環境化學博士。完成博士學位之際,她接受環境保護署的邀請,回國擔任高級環境技術師,之後亦至衛生署國際合作組擔任研究員,開啟了她國際衛生組織的研究之路。在實務面,她積極參與國際公衛組織和國家新南向政策,目前在「亞太公衛學術聯盟」擔任副理事長暨臺灣區域主席,同時也是這個跨亞太區域23國聯盟中Collaborating Centres for Health Promotion的執行長。亞文今年告別過去台北醫學大學和高雄醫學大學綜合起來 12年執教經歷,再度回到研究的崗位,八月起任職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担任研究員,希望藉由國家級的政策智庫平台,可以研發更多的醫衛護國神山,有效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本刊過去鮮少將觸角伸入公共衛生領域,然而全球疫情的肆虐之下,公共衛生的專業價值得被台灣社會深入了解,而專注在這個領域的女性專業者,亦是女科技人也是不能忽略的同盟,希望透過亞文傳述與引介,讓台灣公衛女科技人被我們看見。


總編輯

陳明秀


主編的話

邱亞文|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亞太公衛學術聯盟副理事長暨台灣區域主席


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不僅改變我們原本熟知的世界,更促使全球醫藥生技界也有女力崛起,甫獲諾貝爾獎肯定的卡塔琳‧卡里科教授被譽為終止病毒浩劫的英雄,我也很榮幸為她今年在台發行的回憶錄寫推薦短文。她就像逆境的花朵充滿掙扎與驚奇,從極權迫害的勞工之女,蛻變成拯救數億人的醫學教母,而她對科學價值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定信仰,深具感染力,對從事非主流研究的女科學人更是激勵!


新冠疫情也讓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再被看見與認同。例如爭取長達20年的〔公共衛生師法〕,終於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年,2020年獲得立法院通過!而說到國內公共衛生界的代表人物最家喻戶曉的當屬陳建仁院士/前副總統/前行政院長/前衛生署署長,我有幸和他在衛生署共事過,他曾經說過一句話「 」。可惜他不是女性,不然這一期一定跟他邀稿。他也曾經在2003年SARS疫情嚴峻時,我國想爭取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設立專門的衛生小組,跟我說「在國際組織方面爭取台灣參與空間的努力,做了不一定有,但是不做一定沒有」,令人永生難忘,奉為圭臬,而且那一次我們成功了!爭取台灣的國際空間與地位如是,爭取公共衛生師法如是,爭取女性平權亦如是,真的要愛拼才會贏。感謝女科技人電子報明秀總主編看到我們。


本期作者佳蓉副教授說她「喜歡公衛的包羅萬象,也喜歡這個領域對於正義和公平的追求」,一語道盡本期的規劃核心。我一開始的領域並不在傳統的公共衛生,卻因全球化的浪潮輾轉到了政府、研究單位和學界,也因為國際合作和理念相近認識了一些惺惺相惜的女性學者,包括這一期的三位作者,都很有義氣的一口答應稿約,分別來自熟中青三代。其中陳秋瑩教授的公衛人生走到下半場,矢志改革「不健康」的高教結構。

最青的作者廖誼青博士,父親是國內知名的公衛學者,她算是公衛第二代,邀她寫稿也有傳承的意味。常在臉書上看到她分享日本求學的苦樂與付出、收穫與啟發,很感同身受。她所讀所寫的精準領域,其實也是這幾年科研界最熱門的精準健康、精準公衛,代表著人類健康科研發展的未來方向。「精準」包含個人化與客製化,從微觀串聯到巨觀更需要大數據分析、生物醫學資訊學、AI等綜合應用,可衍生出遠距醫療、智慧醫療等跨領域科技結合創新。精準健康不但可以發揮台灣醫療衛生和資通訊科技兩大強項,也希望對於將來人類健康平權更有幫助。


而其實我們想要的也不過就是一個公平與貢獻的機會。WHO(世界衛生組織)身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共衛生國際間政府組織,成立的初衷就是消弭全球健康不平等,近年更標榜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全名是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不是World Medical Organization,絕非只有臨床醫療。Health包含了身心社會完全的安適狀態,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所下的最高定義,健康更是基本人權之一,且不因政治、種族、宗教、信仰、社會經濟地位而有所區別。女性賦權與平權一直是西元2000年以來聯合國所制定的千禧發展目標和永續發展目標的重大目標之一,更顯示全球現況有極大的空間亟待努力!身為女性的公共衛生與全球衛生工作者我們只能奮力向前,不論是為自己,為同儕,為了社會和國家,或為了各地需要幫助的人。這些掙扎歷程和心路分享,希望讀者們會喜歡。除了一再提醒WHO莫忘初衷,也希望我們的努力重新被世界看見。We deserve it, Taiwan deserves it!!


專題報導〈從學術走向社會實踐: 我的公衛人生,下半場從改變不健康的高教結構開始〉

陳秋瑩 |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


公共衛生的是一門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和效能的科學與藝術,透過有組織的社區力量從事各項維護人健康的工作。從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觀點而言,就個人專業的角度來看,已是台灣公共衛生最迫切的議題之一了,為了人生的糖甘味,我就是那麼想好好打這個下半場,讓我們一起加油!!


【職涯】〈在複雜行為中探索健康不平等的職涯旅程〉

莊佳蓉|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


投入研究以來,一直期許自己除了需要有穩定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外,也希望本著行為科學家的訓練,不忘記這些研究的根源來自於民眾的健康需求,所有研究問題都應該來自人的本身,做研究是為了要讓我關心的社群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生命】〈精準營養學園中的拾穗者〉

 廖誼青|東京大學醫科學博士


我的工作,是背著需求與慾望的竹簍,穿梭在舉目無垠的知識田園裡,彎腰撿拾遺落的精準營養穗實。




תגובות


bottom of page